|
|
|
|
|
吉林:精准作业助力单产提升 |
2025-10-14 |
|
|
|
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鸭园镇鸭园村玉米收获现场。 刘世博 摄
吉林省是我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典型区域,眼下,吉林省玉米收获已经全面展开。在榆树市刘家镇,天航家庭农场迎来了丰收季,该农场今年首次引进并应用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种机。10月7日,一场备受瞩目的田间测产在农场的玉米地里进行,来自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吉林省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的五位专家组成的测产小组,对农场本年度实施的两种技术模式进行了现场实测。
“今天我们测产的两个地块,产量虽没有预想的高,但是也相当不错,干粮都亩产过吨了!”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常务副秘书长、研究员李社潮表示,今年玉米普遍增产,保护性耕作增产幅度更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今年虽然天气前期温度低、土壤湿度较大,播种推迟,但后期温度升高,虽有阶段性干旱,但总体雨水比较适宜,积温高,病虫害较轻。此外,播种时大面积应用免耕、条耕精量播种技术也是重要因素。
播种好坏直接决定作物的收成,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种机无疑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单产提升贡献了关键力量。目前,吉林省有6800多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其中有4000多万亩免耕播种,占一半以上。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年,随着老旧农机加速淘汰、国家补贴政策不断完善,黑土地上的新机具逐步增多,机具的性能、效率、环保性都较过去有很大提升。玉米采用高性能免耕精量播种、合理密植,产量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与传统通用播种机相比,提高5~10个百分点。
“这两年玉米产量不错,一垧地(15亩)产量都超过3万斤,前两天测产达到3.2万斤,平均一亩地超过2000斤。”长春市兴隆镇德强种植业家庭农场负责人潘丙国表示。
为打好“三秋”农业生产这一仗,吉林省提前开展机收减损培训,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备足烘干设备。2024年底,吉林省农机总动力4654.79万千瓦,高性能免耕播种机3.99万台,预计今年“三秋”,全省可投入收获机械9.9万台。根据农情调度信息,目前吉林全省粮食作物机收进度达到16.23%,其中玉米10.33%,水稻21.44%,大豆58.95%,其他作物70.28%。
|
|
作者/出处: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崔建玲
阅读次数 [61]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
|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
|
|
|
|
 |
|
主办单位:桦甸市农机推广站 承办单位:桦甸市农机监理站
单位地址:桦甸市桦甸大街205号 邮编:132400
email:hd@jlnongji.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