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70年中国一拖给中国农机行业带来什么?
2025-10-23

  7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弹指一瞬,但对于中国农机工业而言,却是一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阔征程。

2025年,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一拖”)迎来其建厂70周年的辉煌时刻。为庆祝这一辉煌历史节点,9月25日,中国一拖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在洛阳联合举办了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聚力农业强国建设”为主题的“金扁担”农业现代化论坛,其间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众多专家学者、部分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以及农业领域龙头企业代表等300余人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酌,中国一拖母公司国机集团董事长张晓仑出席论坛并致辞,履新不长的中国一拖董事长赵维林做了重点发言。

作为新中国农机发展征程最主要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拖无论之于河南省还是农机行业,已不仅仅是洛阳涧西区那个宏大的厂区,它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嵌入中国农业现代化肌体的基因。

当我们站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望,不禁要问:70年来,中国一拖究竟给中国农机行业带来了什么?

答案,远不止于那数百万台曾经和依然行驶在田野上的钢铁巨兽,而是一部关于“发韧”“突破”“链动”与“铸魂”的宏大叙事。中国一拖及其英文名“YTO”,早已经成为中国农机品牌的卓越代表。

一、 发韧:结束“耕田不用牛”的时代,开启现代中国农机工业的光辉”纪元”

中国一拖的诞生,承载着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理想,其肩上最紧迫的历史使命,就是解决“吃饭问题”。在绝大多数田地还依靠人力和畜力的1950年代,“耕地不用牛”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中国一拖带来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贡献,是为中国农机行业奠定了“从0到1”的产业基础。

1958年7月20日,第一台“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在一拖下线。那一刻,轰鸣的发动机声不仅宣告了中国不能制造拖拉机的历史就此终结,更如同一声春雷,唤醒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沉睡大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这款仿自苏联德特DT54的产品,不仅仅是一款机型,它是一座移动的学校,一个技术扩散的源头。由此,我国始建立第一套完整的拖拉机工艺、制造和质量标准体系,培养了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拖拉机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可以说,中国一拖的厂区,就是中国农机工业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去的技术、标准和人才,如同种子般播撒到全国各地,催生和滋养了后续建立的众多农机企业。直至如今,放眼四顾,很多知名农机企业的成长均有“一拖技术老兵”的贡献。

可以说,中国一拖用一座工厂,为一个行业完成了最初的启蒙与奠基,让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梦想,第一次拥有了坚实的钢铁骨架。时至今日,它没有辜负共和国奠基者当初的宏大设想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前瞻性判断。

图片

(摄于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内)

二、 突破:从“模仿跟随”到“自主创新”,驱动技术迭代的引擎

如果仅仅停留在引进和模仿,中国一拖不足以成为今天的“国之重器”。其70年的发展史,更是一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引领行业升级的奋斗史。

中国一拖带来的第二个核心贡献,是构建了农机行业最具延续性的自主创新体系,并一次次扮演了关键技术的“破壁者”。

从仿制的东方红54,到1964年造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东方红40轮式拖拉机,再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引进菲亚特技术实现的第一次全面技术跨越,一拖始终在吸收、消化、再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进入新世纪,面对大型、高效、智能化的全球趋势,一拖再次扛起大旗。

图片

东方红LW4504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

东方红LW4504无级变速轮式拖拉机在大马力拖拉机领域,东方红打破国外品牌在200马力以上的长期垄断,让国产重型农机在东北、西北的广袤粮田里站稳了脚跟。在动力换挡技术这一被视为拖拉机“心脏手术”的核心领域,中国一拖的突破,标志着国产拖拉机在操控性、燃油经济性和作业效率上,真正开始比肩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无人(辅助)驾驶、新能源农机、智慧农业系统等前沿领域,一拖同样是最积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其发布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新能源拖拉机概念机,正在为行业描绘未来的图景。

尽管中国一拖在近年来方必提及的“农机智能化”方面宣传不多,但如果你来到一拖智创空间,你会大开眼界,你会发现中国一拖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坚实地实践着“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

图片

摄于中国一拖智创空间

如今,随着包括中国一拖在内的众多农机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持续突破,意义重大。从“无机可用”到“有机难用”直到“有机好用”,不仅是为农民不断提供了更先进的生产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守住了中国农业装备制造的“技术主权”,避免了整个高端农机市场被外资品牌完全掌控的局面,为国家粮食安全筑起了又一道技术防线。

三、 链动:打造完整产业链生态,成为行业“链主”与“孵化器”

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的规模,更在于其对整个产业链的带动能力。中国一拖,正是中国农机产业链当之无愧的领头“链主”。

中国一拖带来的第三个重要贡献,是以自身为枢纽,培育并拉动了一个庞大而坚韧的农机产业集群。

图片

现代代的“东方红”发动力车间

从铸造、锻造、齿轮、前后桥到液压件、变速箱,一拖庞大的配套需求,催生和壮大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这些企业围绕在一拖周围,形成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许多如今在细分领域独当一面的零部件供应商,其成长初期都离不开一拖的订单与技术扶持。位于扬州的江苏金世纪集团是国内重要的农机车轮供应商,而其发展也受益于中国一拖产生强大的外部性——这家公司的洛阳车轮分公司一度70%的产品供应中国一拖,以至这家企业成为国内少有的在韩国上市的零部件企业。

这种“链动”效应,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机产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它使得技术革新能够迅速在产业链上传导,成本优势得以在规模化协作中凝聚。当行业面临市场波动或供应链冲击时,这个以中国一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展现出了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可以说,中国一拖是一艘“产业航母”,而围绕它的,是一支能够协同作战的“舰队”。

在农机技术领域,2019年,中国一拖联合雷沃、东风等10家国内行业头部机构,成立了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组织创新模式,承担起为中国农机技术爬坡、为行业合作探路、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重任。

四、 铸魂:塑造“东方红”品牌,凝练中国农机人的精神谱系

每逢寒暑假,中国一拖“东方红”农耕博物馆,总要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大中小学生来参观学习。博物馆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物史料,配以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再现世界农耕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示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丰硕成果。开办以来,“东方红”农耕博物馆也成为行业唯一、国内少有的工业旅游胜地。

不止于产品,中国一拖70年积淀的最宝贵财富,是其所凝练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与文化。

中国一拖带来的第四个,也是最无形却最持久的贡献,是塑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担当”的行业精神,并将“东方红”铸就成了一个超越商业品牌的文化符号。

“东方红”三个字,对于几代中国农民与农机从业者而言,是亲切的、可信赖的。它代表着结实耐用、皮实抗造,代表着在最艰苦的作业环境下也能挺身而出的担当。行业内几乎都认可的是,“东方红”早就成为国内拖拉机的品牌标杆。这种品牌形象的背后,是一拖人数十年如一日对质量底线的坚守,是对“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这一初心的践行。

图片

一拖大拖正加速驶向国内外

从建厂初期老一辈建设者在荒野中筚路蓝缕,到技术攻坚时期工程师们彻夜不眠的钻研,再到农忙季节服务团队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的身影,“一拖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农机行业共同的精神谱系。它激励着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不忘“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装备支撑”的根本使命。这种精神,是比任何单一技术或产品都更加宝贵的行业资产,是驱动中国农机工业在未来道路上持续前行的深层动力。

五、70而励,前路犹长,中国农机工业的“共和国长子”需继续担好“领航者”重任

70年过去,中国农机行业已从一株幼苗成长为一片森林,市场百花齐放,技术日新月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一拖与整个行业一样,面临着核心零部件“卡脖子”短板仍亟须突破、智能化转型任重道远、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等新老挑战。

然而,回望来路,中国一拖用70年时间所交付的答卷,已然足够亮眼。它带来了产业的根基、技术的火种、完整的生态和精神的旗帜,它让“东方红”的光芒,照亮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前路。

图片

“东方红”2404混合动力拖拉机

展望未来,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拖的使命远未结束。目前,我国农机工业与全球先进水平的差距仍在,某些环节和作物领域的农机化尚须加快发力,特别是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节点,中国一拖需要继续扮演好“领航者’的角色,在更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带领中国农机行业攻克最后的技术堡垒,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最高端。

是的,强国需先强农。强农的路上不能没有优机。特别是,“中国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的底气,离不开“中国粮”用“中国农机”来耕种的坚实支撑。

写在最后——

一部中国一拖发展史,浓缩了新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为研究新中国农机工业和农机化发展史提供了最生动的模板和最丰富的宝藏。中国一拖及其走过的路,是历史赋予中国农机行业和农机人的慷慨馈赠。一篇短文,远远不能概括这家农机行业领导者的深厚积淀与卓越贡献。作为农机人,我们感谢中国一拖,更希望,它继续带动中国农机行业驶向更加辉煌的下一个70年。

作者/出处: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信息中心 朱礼好 阅读次数 [52]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小麦抗湿晚播培训月活动 
 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70年中国一拖给中国农机行业带来什么? 
 银企携手谋发展 共绘吉林丰收卷——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发展项目银企对接活动圆满落幕 
 两岸媒体走进吉林 感受东北乡村活力 
 农业品牌推介活动在天津举行 
 “百亿斤粮仓”如何更丰盈 
 202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信息宣传工作培训班在吉林省四平市举办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49799]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4149]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4010]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3974]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3832]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2596]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2338]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2109]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017]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1526]
   

主办单位:桦甸市农机推广站      承办单位:桦甸市农机监理站
单位地址:桦甸市桦甸大街205号  邮编:132400
email:hd@jlnongji.cn